首页 > 台前幕后

既有古老传说 也讲新鲜故事 ——纪录片《一带一路》南亚系列节目侧记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7年01月13日 15:13 浏览次数:10682

----------------------------------------------------

  

  

  从缅甸唐人街的繁华闹市到马来半岛的货运港口,从孟加拉国最不发达的乡村到新加坡人头攒动的市井街区,南亚处处都有着“丝绸之路”的古老传说,也谱写着“一带一路”的新鲜故事。巴基斯坦也是《一带一路》摄制组的目的地之一,带着对这个神秘国度的好奇和诸多疑问,摄制组开启了巴基斯坦之行。

  惊喜:享受明星般的合影待遇

  如果没有到过巴基斯坦,你很难相信,即使是在首都伊斯兰堡,每天停电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随着吉拉姆河上的卡洛特水电站破土动工,这种状况5年后将得到改变,这座年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的水电站由中资企业投资承建,是“丝路基金”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单。类似的变化每天都在巴基斯坦悄然上演,未来无疑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景象。

  摄制组一行飞抵伊斯兰堡时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9点,所以对于伊斯兰堡的印象是从夜里开始的。拿着枪的军人整齐地坐在绿色的军车里,把守着机场出入口,车里有灯,照着他们轮廓分明的脸,手中的枪也反着光。

  伊斯兰堡的路上有一种车很特别,在当地叫做“小公交车”,作用类似于国内很常见的三轮车,但载客的路程要远一些,看得出每一位小公交车主都把自己的车装扮的很漂亮,各种看似没有什么规律的图案和颜色搭配在一起,花花绿绿,甚是抢眼。车开在路上基本不停,上下车的人都是追着车跳上去,到目的地了再选个合适的地方跳下来,看着他们上来下去不禁捏把汗,他们却驾轻就熟,看起来轻松平常。一天中午去吃饭的路上,摄制组的成员听到小路旁边有人在吹笛子,于是循着声走了过去,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盘着腿坐在路边的台子上,眼神放空,享受着午后的闲适。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流浪艺人,吹笛子只是他的爱好,坐在那里其实是在等待与“我们”邂逅。放下笛子,他打开了身边的篮子,一条蟒蛇就盘在里面,那个时候摄制组成员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是异域电影当中,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蛇夫与蛇互动的画面。眼前的这位蛇夫也毫不客气,把自己的蛇直接套在了出镜记者孙亚鹏的脖子上,自称胆儿大的他再睁开眼睛时,蛇已经开始在他身上四处乱窜。

  费萨尔清真寺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伊斯兰堡标志性的建筑,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清真寺圆形屋顶,独特的八角形屋顶是费萨尔清真寺的一大特色,摄制组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当地一个长假的最后一天,所以人非常多,说数以万计一点儿也不为过。来来往往的人群让本来很大的清真寺显得略微有些拥挤,但还是能够看得出整个清真寺规模非常大,路面也很宽阔,光是一侧的广场就能容纳近万人礼拜。广场上的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躺在石阶上感受阳光,很多年轻的朋友就三三两两的合影留念,摆着各种造型,没有任何束缚,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走进祈祷厅一下就安静了,所有的人都变得比之前沉默了许多,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另外一面——庄重、严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走在费萨尔清真寺的广场上,每走两步就有要求和摄制组合影的巴基斯坦人,不夸张的说,摄制组每个人当天下午都最少和上百位巴基斯坦朋友一起合了影。用编导的话说就是,“平均一分钟六张,一下都没停过。”这也让摄制组的每位成员都感受了一下明星般被聚焦关注的待遇。

  也许很多人会感觉这样的热情来的突然又无厘头,其实刚开始摄制组的成员们也都很疑惑,为什么当地人这么喜欢和中国朋友合影,后来向导解开了谜题,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友谊深厚,巴基斯坦人非常喜欢中国人,能够在生活中碰到中国人是一件令他们很高兴的事情,所以才想拍下照片留作纪念,顺便回去拿给家人朋友看,这在他们看来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震撼:第一次真正走进难民营

  作为摄制组的出镜记者,巴基斯坦之行令孙亚鹏印象最深的是探访伊斯兰堡的一处难民营,孙亚鹏坦言,这是他第一次走进难民营,虽然此前看过很多相关的文章,但真正看到时仍触动人心。摄制组一行是跟随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骑着摩托车来到这里的,一路上都很颠簸,前几天下的雨水还积在路上,这是他们第7次来捐献物资,这条路正是大家熟知的那句话所描写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穿过一条铁轨就到了难民集中生活的区域,杂乱无章的房屋大多都是用捡来的材料和黄土墙体混合搭建的,3个看着不到10岁的小男孩在房前无所事事,一头很瘦的驴拉着几百斤重的货物,一个小伙子正跟一头不太听话的奶牛较劲……这些就是最先映入眼帘的画面。摩托车刚停下,很多孩子就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胆儿大的小男孩伸手摸了一下车前的后视镜,笑着跑开了。陌生面孔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个稀罕事儿,他们围着放在地上的摄像机看,对于照相这件事情,他们很喜欢。

  这些难民来自阿富汗,6年前躲避战争来到这里,没有身份,当地政府默许他们的存在,他们才有了新家,自然,那些不到6岁的孩子就出生在这里。村子里没有通电,所有人都生活在黑暗中,去年从最近的一个城市水管道中间为他们开了个口子,才缓解了村里的用水问题,但并不像想得那么好,水只是个别时候会有,一般一天只通水两个小时左右。摄制组随后走进一所学校,三间教室,几十平方米的操场,整个学校加起来差不多100平方米,有四个班,男生女生分开上课。中国留学生这一次带来了很多东西,有本、笔、袜子、鞋子等等,学校的一位老师说,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是他们非常需要的。摄制组的几个人凑了身上的所有钱,交托给了中国学生找一个合适的方式留给学校,虽然不多,表达一下心意。

  走出学校后,摄像机镜头对着孙亚鹏时,他说自己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你无法真正帮助到这些贫穷的人,那就不要轻易打扰他们。虽不完全同意这位作者的看法,但也明白作者尊重的本意,因此,摄制组没有再深入村子,更没走进他们的房子,孙亚鹏说,虽然很想进去看看,和他们聊上几句,但还是认为那句话说的很好,你没有富过,你不会知道富人怎么想,同样,你没有穷过,也不会知道穷人怎么想。走出镜头的孙亚鹏向摄像师示意不要再拍他了,因为他确实不知道该如何表达那种复杂的心情,也想让画面多停留在这所学校上一些,与此同时希望又重复了一遍:现在这里缺一名老师,房顶漏水需要维修,需要多两间教室。作为媒体人,这是我们能做到的,记录下也希望更多人看到。

  (作者为中国电视报记者 李珊珊) 

上一篇: 中华之光闪耀全球 ——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侧记
下一篇: 主持“特工”三亚寻宝记——少儿频道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拍摄侧记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