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前幕后

数字技术带您“穿越”清朝——央视《未来架构师》侧记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7年09月30日 15:06 浏览次数:10781

----------------------------------------------------

  有着“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不仅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久负盛名,更是我国历史文物古迹的瑰宝;300多年前的一场战火侵袭令这座本该辉煌绚丽的皇家园林饱经伤痛、沦为废墟。圆明园在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就只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场所,那么,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在《未来架构师》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郭黛姮女士就通过现代科技,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开启一段触碰圆明园的“前世今生”的梦幻之旅。

  用数字再现圆明园实景

  从清华大学一毕业,郭黛姮就专注于研究古代建筑史,对她而言,“朝夕相处”的圆明园遗址是她“绕不开”的一大研究课题;但文化遗产之所以显得弥足珍贵,就在于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不能随意改变和重造。“我们能否还有另一条思路,能让它既不重建,也不会继续荒废下去呢?”这个设问,让“数字圆明园”的概念即由此诞生。

  为了“走近”圆明园,郭黛姮教授曾远赴巴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一睹了《圆明园四十景》的真实风采,为了求证“正大光明”是否是有楼拱的建筑,她与团队翻阅相关文献,足迹踏遍世界许多国家,终于最后从法国买到一本书,这本书里面一位马戛尔尼访华的随员随手的一张画终于给了他们答案。

  在数字复原圆明园中,也曾遇到很多困难,在复原西洋楼时,很多人认为西洋楼就应该是西方的建筑,可是到过圆明园的德国摄影师恩斯特·奥尔末却曾写下这样的文字:“那些装饰……五彩斑斓,绚若彩虹……你看,如此丰富和迷人的色彩,浸透在北京湛蓝的天空里,随着观赏者与太阳位置的移动,如万花筒般变化无穷,在大力士建筑的映衬下,夺人眼目,湖中倒影如海市蜃楼……让人仿若来到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世界。”琉璃怎么能“五彩斑斓,绚若彩虹”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入圆明园收藏琉璃用的库房,将琉璃花饰清洗后与史料照片逐一对比,“我们发现有些花饰是中式的,有些花饰是西式的,这些花饰都被装饰在西洋楼谐奇趣这个建筑上,于是就用数字技术复原了这个建筑”。

  挖掘“四十景”背后的秘密

  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传说中的东海蓬莱、五彩斑斓的琉璃瓦榭,杏花春馆、田子坊、若凡之阁麦浪滚滚;汇芳书院、碧同书院、文源阁书香习习……

  当游客仅通过IPAD或手机的导览就能“穿越”回到清朝,置身于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家园林,领略皇帝临朝理政的正大光明殿,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与壮丽;或许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惊叹不已。而在这一切背后,是郭黛姮教授这一群人,花费了长达15年时间,经历一万余件历史档案,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6段历史分期中的120组时空单元……用科技穿越时空,让曾经饱受战火伤痛的国家瑰宝——圆明园跨越了310年的时光,以特殊的视角展现在大家面前。

  经过对比史料、多方考证和研究后,郭黛姮教授发现,圆明园著名的“四十景”建筑本身的背后几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方壶胜境既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四合院,也不是佛寺庙宇,而是乾隆时期用五颜六色琉璃瓦搭建起来的楼阁建筑群,它金碧辉煌犹如仙境。建成后,乾隆还曾得意地表示,秦始皇太可笑了,还要去东海寻仙境,我在园子里就建成了一个仙境;而最具特色的殿宇正大光明则始于雍正时期,后成为几代帝王临朝理政的场所。”

  我要把建筑的历史讲下去

  在郭黛姮教授看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将历史文物复原出来是她作为“建筑史人”的责任所在,“我们如果利用三维的技术把这一切复原出来就会发现,眼前鲜活、立体的文物古迹其实与我们的想像大有不同”。

  在《未来架构师》的舞台上,郭黛姮教授用一段话表达了自己的期许:“中国还有很多像圆明园这样的历史园林或者是考古遗址公园,如果能够用这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这些东西都慢慢复原出来,这对于我们5000年传统文化的了解肯定是跟现在不一样。也希望各个领域的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    

  (作者为中国电视报记者 沈玉)    

上一篇: 二度入营感触多 ——访《警察特训营》(第二季)主持人王筱磊
下一篇: 《绿水青山看中国》遍览大美神州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